2025年4月18日-20日

郑州国际会展中心

00

行业动态

中国低空经济迎来"天时地利":航空法修订打开万亿产业新空间

责任编辑:usa2025 发布时间:2025-02-25   访问量:1158

导语:2023年12月24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《民用航空法》修订草案首次将低空经济发展写入法律,标志着中国通航产业迎来历史性制度突破。这场关乎万亿级新经济形态的立法变革,将如何重构中国天空的产业版图?


一、立法破冰:空域管理迎来历史性变革
修订草案明确要求空域划分必须"保障低空经济发展对空域利用的合理需求",这是我国首次在法律层面确立低空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。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数据显示,我国3000米以下低空利用率仅为美国的1/20,此次立法突破将释放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的可利用空域资源。


二、万亿产业蓄势待发

  1. 市场规模:据民航局预测,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,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

  2. 产业链价值:涵盖无人机、通用航空、航空物流等7大领域,带动新能源、新材料等12个关联产业

  3. 就业拉动:预计到2025年将新增高质量就业岗位50万个,飞行器驾驶员缺口达8万人


三、政策组合拳推动产业升空

  1. 空域管理:试点"分层分类"管理模式,3000米以下划设无人机专用通道

  2. 基础设施:全国已建成及在建通用机场达584个,2025年实现地级市全覆盖

  3. 技术创新:深圳建立全国首个城市级无人机监管平台,日均处理飞行申请超10万架次


四、商业应用场景全面开花

五、全球竞争下的中国路径
国际航空运输协会(IATA)数据显示,全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35年达3万亿美元。中国正通过"立法先行+场景驱动"的创新模式,在无人机物流、城市空中交通等细分领域形成先发优势。深圳大疆已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70%市场份额,亿航智能获得全球首张载人eVTOL型号合格证。


专家观点:
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王亚男指出:"此次修法不是简单放开空域,而是构建精细化的分类管理体系。通过建立'负面清单+动态调整'机制,既能保障国家安全,又能释放经济价值,标志着我国空域管理进入智慧化时代。"


结语:当法律的天平开始向产业创新倾斜,中国的天空正从"管制空域"向"经济空域"演进。在这场涉及技术、制度、商业模式的立体变革中,一个万亿级新经济形态正在云端加速成型。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而言,能否抓住这轮"空中新基建"机遇,将决定未来十年在产业升级竞赛中的身位。



本文TAG:

企业参展申请
观众参观登记